机器人行业目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工业机器人人才缺口)

也许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人才的短缺,但事实其实更严峻,未来会有很多企业停摆、衰落甚至被淘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接下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今天的大部分人才并不匹配下一个行业的需求。

前段时间听一个行业专家说,有一次他问一个程序员一天能写多少代码。程序员回答说可以写3000行。专家一听,笑着回答说,你不是写代码,是写小说。

这位专家这么说是因为这类程序员只能说是程序的搬运工,而不是能推动行业进步的人才。事实上,一个程序员每天能写出一行可以实际应用的代码,已经是行业顶尖了,行业未来需要的就是这种创新型的员工。

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短短二三十年,跨越了第一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现在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也就是高端制造业。但是,众所周知,越走越远,越困难,越来越依赖各种人才。但是,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机器人产业人才缺乏概况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就行业整体发展而言,中国已经成为支撑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003010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预计839亿元,2016-2023年平均增速18.3%,远超全球11.5%的年均增速。

机器人行业目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工业机器人人才缺口)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具有技术集成度高、应用环境复杂、运维专业化的特点,具有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根据人社部的报告,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了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硬件基础和技术水平取得显著提升。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仍有欠缺,掌握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等技术的工程师需求日益增加。

此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为了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增长,它必须与其他许多行业交叉并共同进步,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等高科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融入了机器人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应用和维护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任何技术的人才短缺都会成为短板,拖累它。

然而,中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高端制造领域起步较晚,大多是在2000年之后。发展时间不长,长期没有放在主要位置,导致人才储备非常不足。《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同时还指出,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2025年这一数字将近3000万。

从最基础的操作、编程到整个机器人系统复杂的调试、维护,我们的科研人才、工程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都存在全方位的稀缺问题。这无疑会大大阻碍整个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未来少数人才会聚集在利润高的头部企业,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甚至招不到应届毕业生,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人才缺乏问题短时间难以缓解

改革开放后短短几十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以一国之力供应全世界。在这空前繁荣的背后,我们一直在依靠三个红利。除了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还有

这里不描述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但从哪里谈人才红利呢?其实不同阶段对人才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只要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可以说是天赋,所以我们过去一直在享受天赋加成。

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利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如服装、鞋帽、电子组装等。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人口多,够勤奋,人口多价格低,人够勤奋效率就能保证。不需要任何技术、知识甚至文盲就能胜任。所以,到现在为止,大量的农民工就是这个阶段的人才,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的第二阶段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装配、钢铁机械等大型产业。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

中国的教育成就有目共睹。几乎100%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不断扩招的大学,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847万。庞大的受教育人口满足了资本密集型行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公路和铁路网络,被称为“基础设施狂热者”,保证了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畅通。

机器人行业目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工业机器人人才缺口)

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两个阶段中国制造业不缺人才,现在已经到了智力密集型产业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的是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和高端职业教育,来培养R & ampd人员,工程师,专业操作人员等等,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

在培训研发方面。d人员和工程师的高等教育,我们国家现阶段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有985和211高校提供部分人才,勉强满足行业需求。虽然总体上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但这种不足会随着进度越来越明显。

报告显示,本科学历是企业对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人才的基本学历要求,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高达88.4%的岗位要求本科学历。机器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言、计算机视觉等大部分技术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

在高端职业教育培养操作工等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我国非常不足,这也是最大的短板。

一方面,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但目前只有少数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的拔尖院系能够提供这样的设施。其他大学根本没有能力,自然也提供不了足够的人才。

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不出足够的技术工人来负责操作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至于所谓的职高、技校,不言而喻,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本指望不上。

之所以没有建立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资金。以德国做得比较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例。可以让学生直接学习和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东西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需要经常更新,花费比较大。目前国内一些双非单本大概都有这些设施,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整体来看,中国智能制造包括机器人产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缓解。企业需要人才,只有他们自己培养,高薪的除外。然而,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提高了人员流动的风险。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可能马上就被其他企业挖走了,哭都来不及。这也是企业不愿意培养人才的主要原因。大概只有不结算的国企才会培养一些技术塔尔吧

国家早就意识到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很多方面的人才短缺。2018年,教育部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推进“新工科”建设,建设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强调学科的实践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注重信息通信、机器人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这一举措下,本科和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数量激增。据统计,本科人工智能专业从2018年的35个增加到目前的345个;本科机器人专业从2018年的86个增加到现在的302个;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从2018年的523个增加到2021年3月的708个。

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一批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鼓励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如上所述,由机器人公司实施职业培训计划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等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每年向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许多人提供机器人课程培训。教学范围从为初次使用者提供基础编程,到调试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涵盖方方面面,以保证他们能学到足够的技能。

德国法纳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邦加特(Alexander Bongardt)表示,“国际机器人制造商设立的培训项目可以为未来的工业工作场所提供关键技能。研究所的工人获得的机器人证书在全世界都有效,他们有资格获得优秀的新职业机会。这不仅限于汽车行业等经典机器人和自动化用户,也适用于各个分支的中小型公司。”

人才永远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人才问题处理不当,将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严重延缓发展步伐。希望在国家和市场的努力下,未来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除已声明原创作品外,本站作品均由网友自主投稿、编辑整理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选型/询价

在线选型报价小程序正加急开发中~_~,建议先关注我们公众号哟

交流社群 在线客服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协作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