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中,机器人“大白”打了一场硬仗。

“从1到10,你的疼痛指数是多少?”

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是一个专业的机器人健康顾问,可以通过简单快速的扫描,检测人的生命指数,根据人的疼痛程度来治疗疾病,非常“暖心”。它可以不断学习,升级疾病数据库,完善自己的系统。

据说大白的形象和功能设定参考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对下一代机器人的趋势观点,是对未来医疗机器人具体形态的“画像”。

而像疫情这样的灾难,正在推动电影中的科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历史灾难不是由历史的进步所补偿的。”

防疫战中,机器人“大白”打了一场硬仗。

01

机器人“大白”都能干什么?

疫情让医疗机器人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更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从未停止。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成为了火线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在这场抗战中,大量商用机器人已经步入防疫第一线。这些对病毒免疫的机械“战士”成为了与人类并肩作战的重要力量。

早在武汉疫情发生时,一些机器人研发;d企业加入抗疫一线,主要涵盖跑腿机器人(送药/送餐)、导医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心理咨询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五大应用场景。

目前,上海疫情防控步履维艰,大量智能商用机器人,包括钛米机器人、大开机器人、清浪智能等智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消毒机器人,YOGO的配送机器人,艾莱特的协作机器人,沈航智能研发的物流机器人等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比如世博方舱医院的场馆,不仅面积大,而且高10多米。仅靠人工消毒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消毒机器人可以24小时自动运行,可以实现紫外线、超干雾、空气过滤三种不同的消毒模式。其中超干雾喷雾可以分散形成气溶胶,这是人工喷雾难以达到的颗粒细度。而且消毒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不会对室内的医生和患者造成伤害。

机器人可以根据扫描过程中确定的定位点自主移动,定时喷洒消毒。当电量不足时,机器人会回到固定的充电点补充能量。

比如深圳汉族Star-L疫区的非接触式餐饮机器人,采用激光SLAM导航技术,可以自主定位,自动避障,自主配餐。一次可携带40盒包装餐(约40公斤),15-20分钟即可完成配送。

据说Star-L可以用一个机器人管理两层楼的80个房间。如果房间数为250间,一个疫情隔离酒店只需要配备3个机器人,就可以满足所有隔离人员的用餐需求。

此外,像YOGO这样的80台配送机器人进驻海港附近的集中隔离点,提供海量集中配送、精准点对点配送、在线订购配送三种配送方案,满足集中隔离点的日常三餐配送、医生送药、生活垃圾配送等应用场景的需求。

机器人“大白”的优势显而易见。无论工作强度还是成本,机器人都明显优于人工。他们不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值班,可以在隔离点7 * 24小时连续高效工作,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保证了医护人员的隔离和安全,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缓解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目前各类商用服务机器人都在发挥各自优势,用科技实力守住“上海”,成为疫情中的特殊逆行者。

02

商用服务机器人提前进入黄金期

的原因

欧洲智库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商用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商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58.1亿元增长到1159亿元。

从投融资角度看,2018年以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超过600亿元。其中,2021年1-7月融资超100次,接近2019年和2020年的水平。同时融资金额达到250亿元,远超2018年至今的融资金额。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受理的机器人相关专利总量为162485件,占全球已公布的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的44%。已经超过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上游技术专利申请量较大,达到37%。

可以看出,中国商用机器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机器人技术集成的逐步成熟、供应链网络的逐步完善、成本的降低,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商用机器人往往通过执行肮脏、枯燥、遥远、危险或重复的任务来帮助人类,其价值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8.9%,可见需求之旺盛。

以上各方面都为商业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0年2月,工信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意味着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医疗工作者对商用服务机器人有着迫切的需求,人工智能赋能在抗疫行动中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深化商用机器人对一线防疫工作的渗透将是未来的必然情况,医疗机器人也催化了机器人在商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商用服务机器人提前进入黄金期。

03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

就医疗机器人而言,《全球医疗机器人价值趋势报告2021》显示,过去7年全球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一直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球共发生74起融资事件,金额达3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资本疯狂注入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

同样,疫情引发的全球对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是一次超级强劲的增长。

近日,美国医疗机器人开发商Diligent Robotics完成超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迄今融资总额已近5000万美元。其开发的莫西机器人可以帮助护士或医生完成约30%不需要与患者互动的任务,如跑腿或送样本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使医护人员可以专注于最重要的患者护理工作。

在美国,在医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冲击之前,护士短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两年来,超负荷的医疗体系进一步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倦怠、压力等问题,困扰着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最佳治疗和护理。

据说,莫西已经被部署并整合到美国的各个卫生系统中,需求量正在飙升。

从全球市场来看,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赛道,随之而来的是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的机器人市场,并迎来了繁荣期。

目前国外技术仍然掌握着主动权,但随着我国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AI芯片、控制器、先进传感器等技术的逐步发展,后疫情时代国产医疗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去年曾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GDP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但机器人占比很低。一万名工人只有28个机器人,而机器人有525个

科技界有一个规律,数字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每12年左右就会有一个新的平台周期。过去,在PC时代、web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时代之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将成为接下来两个最大的历史突破。每一个时代的开始,都会有计算平台、生态基础、产业应用的新机遇。

其中,医疗机器人是传感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体。涵盖医疗手术、康复锻炼、医疗后勤、医疗救助四大场景。将在高精微创手术、康复训练、病房消毒、医用材料配送、医院主导诊断、药房药品采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迎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机遇。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远未结束。从更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机器人医疗应用的重要突破,也是智慧医疗和数字医疗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大白”将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印证了“中国技术”将是最大的市场机会。

原标题:防疫战中,机器人“大白”打了一场硬仗。

除已声明原创作品外,本站作品均由网友自主投稿、编辑整理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选型/询价

在线选型报价小程序正加急开发中~_~,建议先关注我们公众号哟

交流社群 在线客服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协作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