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Cobots)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如制造业、物流和医疗等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有观点认为协作机器人的实用性并不如预期,甚至被形容为“鸡肋”。
什么是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是一种可以与人类安全地共同工作的机器人。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更加灵活,可以在没有围栏或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人类工作。
协作机器人VS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 高负载能力与速度:工业机器人通常能够携带更重的负载和具有更快的运动速度,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 成熟的技术:工业机器人有着更长的发展历史和更成熟的技术。
- 高成本与不灵活: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和更长的部署时间。
协作机器人
- 灵活性:协作机器人可以快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这一点是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比拟的。
- 安全性:配备有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确保在与人类共同工作时的安全性。
- 易于部署:相对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通常更易于安装和配置。
- 成本问题:尽管更易于部署,协作机器人如最早的UR5国外售价35000美元,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负担。
真正适合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 小批量生产:由于其灵活性和相对较低的部署成本,协作机器人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环境。
- 精细操作:例如,在电子组装、实验室操作或医疗手术中,协作机器人能够执行高度精确的任务。
- 人机协作场景:在需要人和机器密切协作的场合,如教育、康复治疗等,协作机器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协作机器人是否“鸡肋”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它们确实有一些局限性和问题需要解决,但同时也有不少优点和潜力。特别是在小批量生产、精细操作和人机协作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展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协作机器人很可能会找到更多的“合适的位置”。而对于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如何充分发挥其优点,同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科脑机器人
除已声明原创作品外,本站作品均由网友自主投稿、编辑整理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